宋代龙泉知县傅楫考辨

2024年04月03日 09:47  来源:   记者:

陈小龙 纪江明

  《处州府志》《龙泉县志》明确记载的宋代龙泉知县,第一位是傅楫。明成化《处州府志·卷一三·名宦》记载:

  傅楫,出知龙泉,中丞孙觉曰:“朝廷欲用君,盍少留。”楫曰:“仕宦之乐居中者,免外台督责耳。今俯首权门,与外台奚择?”不顾而去,其为人可知。

  清顺治《龙泉县志·卷三·官师》记载:

  傅楫,仙游人,治平进士。初授中书舍人,时曾布当国,自负有汲引之权,冀楫为用,略不倾下,因出知龙泉县。史中丞孙觉曰:“朝廷欲用君,盍少留。”楫曰:“仕宦之乐居中者,免外台督责耳。今俯首权门,与外台奚择?”不顾而去出。在任发擿隐伏,豪猾屏迹。

  傅楫入祀龙泉县名宦祠。清顺治《龙泉县志·卷二·建置》记载:

  名宦祠,明嘉靖四年(1525),知县朱世忠白请上司,严加考勘,建祠于学宫大成门之东。宋知县傅楫、沈希稷、叶绾、县尉杨大异;明知县张羽、李时、吴文度、教谕江辉。

  傅楫名入《宋史》,《宋史·卷三四八·列传第一〇七》记载:

  傅楫,字元通,兴化军仙游人。少自刻厉,从孙觉、陈襄学。第进士,调扬州司户参军,摄天长令,发擿隐伏,奸猾屏迹。转福清丞,知龙泉县。孙觉为御史中丞,语之曰:“朝廷欲用君,盍少留”楫曰:“仕宦所以乐居中者,免外台督责耳。今俯首权门,与外台奚择?且外官,己所当得也。”遂去不顾,道除太学博士。居四年,未尝一迹大臣门。 既满,径赴铨曹。楫丞福清时,受知郡守曾巩,巩弟布方执政,由是荐为太常博士。徽宗以端王就资善堂学,择师傅为说书,升楫记室参军,进侍讲、翊善,中人莅事于府者,多与宫僚狎,楫独漠然不可亲,一府严惮之。五年不迁。邹浩得罪贬,楫以赆行免官。徽宗即位,召为司封员外郎,历监察御史、国子司业、起居郎,拜中书舍人。时曾布当国,自以于楫有汲引恩,冀为之用。楫略无所倾下,凡命令有不当,用人有未厌,悉极论之,虽屡却不为夺,布大失望。帝以旧学故,多所延访,楫每以遵祖宗法度、安静自然为言。他日,李清臣劝帝清心省事,帝曰:“近臣中唯傅楫尝道此。”楫在朝岁余,见时事浸异,窃叹曰:“祸其始此乎!”闻者甚之,楫笑曰:“后当信吾言。”遂上疏丐去,以龙图待制知亳州。卒,年六十一。帝念其藩邸旧臣,赐绢三百匹。

  《宋史》记载较为详细,但傅楫“发擿隐伏,奸猾屏迹”,却是在摄天长县令的任上。御史中丞孙觉知道朝廷要擢用傅楫,让他拖延一下,傅楫“遂去不顾”。在赴任龙泉知县时,“道除太学博士”,更引发笔者疑问。“道”,即赴任途中,“除”,即授任。也就是说,在上任龙泉知县的途中,傅楫接到太学博士的任命,根本没到过龙泉。这个记载与《处州府志》《龙泉县志》大相径庭,真相到底如何?

  《钦定四库全书·浮溪集·卷二六·志铭》收入宋代汪藻撰写的《朝请郎、龙图阁待制、知亳州、赠少师傅公墓志铭》,解开了真相:

  ……至绍兴九年(1139),公之卒葬也,三十八年矣,而墓碑未立。公之子七人,惟诒度在,诒度以书来乞铭。藻少仰公名,以不获拜公为恨,今乃得执笔次公之行事,幸矣……

  公讳楫,字元通,姓傅氏。傅氏系出北地,自祗亮世仕江南,子孙因散处江淮间。有居光州者,遭广明之乱,从王潮奔闽,数世而至公高祖仁瑞,又徙居兴化军仙游县,故公今为仙游人……

  擢治平四年(1067)进士第,调扬州司户参军。守遇僚属暴甚,屡以难集事诿公,而促其期。公裁决如流,未尝希意苟合。至捕其从者寘诸法,守虽彊听而不能平,乃欲以繁剧困之。会天长令缺,檄公摄承。公发伏擿奸如神,猾吏恶少年皆屏迹褫气,天长大治,更以最闻。丁外艰归里中,里中事有不能决者,悉从公折衷,或望公门罢讼而归。调福州福清丞,帅曾巩负材倨视天下士,独与公钧礼。改苏州录事参军,复丁内艰。免丧,授太原府太谷,令白诛徙乡而还为民,害者一人于是。公之仕也二十年矣,犹在吏部选,处之怡然,未尝以穷达介怀。会曾布帅太原,谒入大惊曰:“是福清傅丞,为吾兄所知者耶。”率部使者交荐,且以书言之朝廷公卿间。改宣德郎、知吉州龙泉县。时孙觉为御史中丞,谓公曰:“朝廷欲用公,幸少留,除书且下矣。”公曰:“仕所以乐居中者,免外台督责之辱,今頫首权门,与外台奚择?且外官我所当得也。”径出国门不顾,道除太学博士,所至学者阗门。官太学四年,足未尝及宰相执政之门。秩满即日诣曹,曾布知枢密院与其副林希共荐之。宰相亦雅知公名,除太常博士……

  宋绍兴九年(1139),饶州德兴(今属江西)人汪藻为显谟阁学士,他撰写的这篇墓志铭显得有些冗长,但详尽地描述了傅楫“耿介”的一生,也为我们解开了历史谜团——傅楫是“知吉州龙泉县”,而非“处州龙泉县”,并且,傅楫并未到任吉州龙泉,而是“道除太学博士”。

  有关吉州龙泉县,《大清一统志·卷一二〇·吉安府》记载:

  龙泉县,在府西南二百五十里,东西距一百六十里,南北距一百六十里;东至万安县界五十里,西至湖南郴州桂东县界一百十里,南至南安府南康县界四十里,北至永新县界一百二十里;东南至赣州府赣县治一百九十里,西南至南安府上犹县治一百七十里,东北至泰和县治一百八十里,西北至永宁县界一百里。汉庐陵县地,三国吴新兴县地,晋遂兴县地,隋为泰和县地,五代时杨吴析立龙泉场,南唐升为县,属吉州。宋宣和三年(1121),改曰“泉江”。绍兴初复曰“龙泉”。元属吉安路,明属吉安府,本朝因之。

  直到1914年,吉安龙泉县因与处州龙泉县重名,改为“遂川”县。

  明嘉靖四年(1525),处州龙泉知县朱世忠报请上司批准,创建“名宦祠”。清光绪《处州府志·卷一四·职官志》记载,宋代至明嘉靖四年,龙泉知县近140人,只有6位知县入祀,可见朱世忠在遴选名宦时非常严苛。

  建名宦祠的目的,更多的是鞭策、激励后任的官员,施政要以民为本。旧志记载傅楫为官清廉刚正,不畏强权,惠泽百姓,刚好契合朱世忠为官的准则,他在龙泉任职时颇有政声。清光绪《处州府志·卷一四·职官志》记载:

  朱世忠,南昌人。知龙泉县事。性清静明敏,平易近民。每夜访民间,有朝不谋夕,及男读女工者,次日量以俸米给其家。时济川桥久圮,往来病涉,即捐俸倡建。后升福建同知,民不忍忘,祠于桥阁。

  明成化《处州府志》以元代皇庆元年(1312)《处州路志》为底本,加以增损而成,于明成化二十二年(1486)刊印,其“卷一三·龙泉县·名宦”收入傅楫为宋代第一位知县。明嘉靖四年(1525),朱世忠建名宦祠,引用旧志所载,更因为敬佩傅楫为人,所以未加详勘,将“吉州龙泉知县”误为“处州龙泉知县”。

  清代,顺治、乾隆、光绪年间纂修的《龙泉县志》,沿袭明代旧志,傅楫仍为龙泉宋代第一位知县。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邑乡绅蔡士彬重修名宦祠,未增他人,仍入祀傅楫等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