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福祉普惠共享的“龙泉温度”

2024年04月15日 08:29  来源:   记者:

  “低收入农户和村集体经济收入‘双增’”“全面推进山区共富提效”“教育和医疗卫生领域综合改革”……围绕民生展开的“龙泉考卷”,既呈现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对政府工作的挑战与检验。

  如果把“考题”转换成普通人关注的话题,则涉及分配机制如何改革、教育资源如何实现均衡化、社会保障如何因地制宜等,是龙泉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来源。

  如何使这些涉及民生的论述不只停留于纸面,而是真真切切照进现实?对“有形之手”而言,除了需要足够的智慧与谋略外,关键在敢于破冰、久久为功的勇气与行动力。而对于每一个龙泉人来说,这持之以恒的过程,也使社会生活所涉及的公共政策不再抽象、不再遥远,它们正在迈向共同富裕的新征程中,一一展现出现实的价值与成效。

  

  

  

张有钢 摄

  

  

  

产业富民

打造共富硬核支撑

  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主战场在三农,短板和弱项也在三农。过去一年,龙泉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19101元,增幅达15.9%,居丽水第一、山区26县之首。与此同时,收入差距、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也在逐年缩小。

  亮眼成绩的背后,是一套“共富组合拳”在发力。去年以来,龙泉为加快实现“着眼于农村,发力于低收入农户和村集体经济”的“双增”工作,出台了“万名低收入群众奔富三年行动计划”“村级集体经济巩固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全域‘共富工坊’建设三年行动方案”等措施,制定出联农带农机制、低收入农户“菜单式”帮扶等9项政策。

  以上率下,落在实处,惠民政策吹遍了“田间地头”。聚焦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目标,龙泉以群众获得感检验民生事业成效。

  走进竹垟畲族乡,成片的黑木耳基地在青山脚下星罗棋布,整齐排列的菌棒上,长满了黑黢黢、圆嘟嘟的黑木耳,就像恣意绽放的花朵,勾勒出别样的景色。村民们提着竹筐穿梭在菌棒间,采摘、搬运、晾晒,忙得不亦乐乎。食用菌产业是当地主导产业,2021年,竹垟引进森旺菇业公司投资建成全省首个液体接种菌棒加工厂,利用新技术,自动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食用菌菌棒并对外销售,为建设标准化、规模化木耳基地提供菌棒来源和样板方案。

  眼下,位于金田村的森旺菇业二期厂房建设正酣。“今年年中,二期厂房就能竣工投产,短棒的年产量能达到600万棒,再加上一期生产线300多万棒的年产量,单是短棒生产加工,一年就近1000万棒。”森旺菇业负责人叶林森说。

  在金田村,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植黑木耳。对于金田人来说,森旺菇业这样的现代化菌菇生产企业,无疑为这富民产业又添了一把兴旺之火。

  企业发展的同时,不忘带动周边低收入农户增收致富。自2021年起,当地依托森旺菇业,以“企业+强村公司+村集体+低收入农户”发展模式建立黑木耳共富基地,连续三年带动了44户低收入农户增收70余万元。

  小小木耳,表面看来只是餐桌上的一道美食,但托起的却是民生与“营生”。记者了解到,当地农户每年投资1万元,年底加上分红和政府菜单式帮扶,至少可以拿到1.75万元。除了分红,低收入农户还可以在共富基地和森旺菇业享有优先务工权,手脚麻利的农户,年收入超过了3万元。

  在龙泉,像竹垟这样将特色产业作为“双增”重要抓手的乡镇,比比皆是——道太乡立足于当地独特的资源禀赋,以石斑鱼养殖为载体,谋划“安平村石斑鱼养殖产业共富示范区建设项目”,每个养殖周期为双平、安平、源口、夏安4个村集体增加经营性收入100多万元,农户增收40余万元;兰巨乡以省级现代农业观光园为主平台建立甜美产业“共富工坊”,推动水果产业和乡村休闲旅游业协同发展,辐射产业主体26家,产业基地40余个,已带动就业100余人,其中低收入农户20余人,年人均增收4.8万元……

  

教育强基

培育高素质技能人才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这一定位不仅关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根本,更决定着国家教育现代化的方向和框架,而“让每一位孩子都享受优质教育”正是它可触可感的“龙泉解读”。

  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素养劳动者队伍的沃土。回顾龙泉教育综合改革历程,可以清晰地发现职业教育嵌入当地经济社会结构的印记:上世纪80年代,龙泉市中等职业学校紧贴市场需求,开设了青瓷专业,并于2010年增设刀剑专业,融入产业发展;2017年,龙泉市中职校与龙泉汽配行业合作建设汽配企业学院,探索人才培养的“现代学徒制”模式;2020年,龙泉青瓷宝剑技师学院获批成立,职业教育不再是普通教育的托底,晋级为与普通教育并行的另一条人才培养轨道;2022年,丽水职业技术学院龙泉分院挂牌成立,开设学制三年的艺术设计专业,授课教师包括中国美院骨干教师和34名行业大师……

  眼下,龙泉市中职校正深入推进区域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改革,以与高职院校、协会及企业合作的形式,共同制定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突出专业技能培养与艺术创新设计的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这意味着四方的实训场地、人才队伍、技术平台等内外部资源将得到进一步整合。

  得益于此,企业与中职校实现了人才的双向流动,企业的高技能人才到学校教学、学校师生到企业实践,早已成为常态。“汽车单片机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汽车的发动机、汽车空调等各个系统,一辆车上通常有几十个,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还有不断增加的趋势。大家可以讨论下,最近热门的小米SU7汽车,哪些功能上应用到单片机?”4月2日,在一堂单片机技术课程上,龙泉市中职校教师付忠亮正结合生活场景为学生讲解专业课程知识。

  “过去,学校培养的学生与企业所需的人才之间,总是存在脱节。企业的技术、设备、工艺日新月异,毕业生进入企业后,往往得重新学习一线技能。”付忠亮坦言,就业市场的人才观已经转变了,“高质量的职业教育,是与企业对人才的真实需求相匹配的。”

  这样的感悟源于现实的冲击。付忠亮除了承担学校电子专业人才培养外,还被派到浙江毅力汽车空调有限公司担任驻企服务员,他在工作中发现,企业的生产方向和创新能力时刻都在发生变化,尤其是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普通高校毕业生没有一线操作经验,对企业运作也缺乏直观了解,所以很多企业虽然开出了高薪,但依然苦于招不到人。”

  对职业教育而言,这意味着难得的机会。在课程安排上,学校采取了与企业生产无缝对接的生产典型案例,实训基地的校企合作便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目的是“把产业中的技术、设备、亟待解决的难题等直接移植进教学中”。未来,龙泉市中职校还将逐步探索“厂中校”的办学模式,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实操训练,让学生“提前感受企业生产氛围,毕业一上岗就是熟练工”。

  不止是职业教育,龙泉还大力实施学前“补短”、小学“强基”、初中“壮腰”、“县中崛起”工程,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数据最有说服力。2023年,6所公办幼儿园拔节开办,新增学位1825个,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77.91%,较上年提升26.67个百分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龙泉成为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开展全域教共体(集团化)办学试点;成功招引总投资20亿元的龙泉职业技术学院项目,龙泉一中综合教学楼、龙泉职业技术实训基地、南秦小学餐厅宿舍扩建等一批教育基础设施工程启动建设,龙泉二中、龙泉四中扩建项目投入使用……“让每一个孩子都享受优质教育”在民生事业高质量发展中承诺有声,落地开花。

  

医疗改革

优质资源普惠共享

  对于龙泉百姓来说,“有幸福感”不仅体现在“富口袋”“涨学问、强技能”上,更体现在城乡融合、普惠共富带来的方方面面。

  去年,龙泉安仁和八都的乡镇卫生院作为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先行试点,分别在医共体牵头医院人民医院、中医医院的带领下,打通人、财、物等各种软硬件障碍,开启院区试点建设。

  龙泉市人民医院医共体安仁院区住院部建成的第一天,由人民医院全科医学专家、呼吸内科护士长领衔的医疗帮扶团队下沉指导病区建设,充分吸收浙大二院先进管理经验,建立了住院患者收治管理、病区医师职责、医嘱、危急值管理等病区管理制度及流程20余项。“人民医院还下派医师、护士到安仁院区开展住院服务指导,安仁院区也可选送业务骨干到浙大二院、市人民医院培训学习。”院长张燕告诉记者,医疗卫生领域综合改革的利好仍在不断释放,比如依托浙大二院“智”联体建设优势开通云诊室,运用丽水市卫生专网开展住院病区远程会诊、查房、远程晨会交班等应用,更新一流医疗设备,开通医疗服务公交线等。

  在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过程中,龙泉将44家基层医疗机构整合成以19家分院为主体的基层医疗机构,继安仁、八都两个中心镇试点运行成熟后,其余17家乡镇卫生院也将有序纳入牵头医院院区化管理。

  通过系统重塑医疗卫生体系和整合优化医疗卫生资源,推进县乡一体、乡村一体,构建医疗卫生机构形成责任、管理、服务、利益共同体,是龙泉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同样在“有形之手”下强力推进的,还有“浙丽乡村好医”数字化改革应用场景。

  在安仁镇张畈村党群服务中心,一台白色机器格外引人瞩目。它有别于家电设备,静静地“端坐”在房间一角,“身”上的身高和体重测量仪、血压测量仪显得尤为抢眼。“这是‘浙丽乡村好医’智能一体机,可以采集并上传血压、血糖、身高、体重等身体数据,让村民足不出村就能享受到慢性病筛查、线上问诊、配药到村等服务,在家门口即可满足基础医疗需求。”张畈村健康协管员洪赞英说。

  记者了解到,“健康协管员”是基于龙泉偏远山区无村医村实际的机制创新。通过数据赋能,结合医务人员远程下沉,健康协管员可以提供实时在村服务,有效破解了智慧流动医院每月2次到村的巡诊覆盖不足问题。

  “自从村里设立了‘浙丽乡村好医’服务站点,我平时体检、看病、买药都不用进城了。”村民周世斌高兴地说。值得一提的是,村民在完成监测、问诊、配药等服务后还会获得一定的积分,后续可凭借积分兑换生活必需品,此举有效激发了村民关注健康的积极性。

  目前龙泉市“浙丽乡村好医”居民端已覆盖24.88万人,44个点位重点服务6618人,80%的点位实现了持续稳定自运行。经过一年以来的实践与磨合,村民已熟悉服务内容并逐步养成了良好的自我健康管理习惯,预计到今年年底,“浙丽乡村好医”在龙泉惠及山区偏远乡村留守群众的服务总次数将突破10万次。

  来源:《丽水日报》

  记者 付名煜 通讯员 吴佳玙 韩宇 江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