擘画“生态经济”画卷,龙泉何以运笔?

2024年04月15日 08:30  来源:   记者:

  又一个春天,龙泉在酝酿一场蝶变——

  各类项目正按照建设时序奋力推进,在时限进度上分秒必争、一刻不缓;发改、经商、投促中心等部门,梳理项目清单,大力实施“双招双引”;乡镇(街道)干部马不停蹄,完成工业用地扩展;各工业区块上,新项目建设如火如荼……攻坚步伐蹄疾步稳,生态经济的新局面正徐徐打开。

  作为偏安浙西南一隅的山区县,龙泉“天赋异禀”,山清水秀、资源丰富、人文独特;却又“青山锁门”,山高路远、交通不便、空间狭小,经济和社会发展曾一度滞后于发达城市。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龙泉将项目视为经济发展的“生命线”。

  过去一年,龙泉在项目谋划、招引上硕果累累,新招引项目达75个,投资额12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0.0%、219.5%,其中亿元以上大项目25个、10亿元以上项目7个、20亿元以上项目2个;列入省“千项万亿”重大项目8个、省重点建设项目5个、省重大产业项目1个,项目数量创历年之最。

  数据背后是龙泉运笔“生态经济”画卷的制胜之道——“先谋后动,动则必成”。那么,龙泉如何谋划、招引项目?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困扰山区县的普遍难题——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土地如何变现等“三道坎”又是如何迈过的?

  

  

  

  

  

  

  

项目资金有限、发展后劲不足,怎么破——

“一库两清单”,为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在生态经济赛道上,面向高质量发展要求的龙泉看到了自身不足——特色产业发展能级不强;新兴产业上下游配套不全;生态农业不够多元……

  “其中既有地处山区、交通不便等先天不足原因,也有土地要素保障、总体规划滞后等后天短板限制。”龙泉市发改局局长吕俊说,一道道难题、一个个堵点摆在眼前,传统思路是“各个击破”,但区域竞争愈加激烈,必须先谋后动,再集中力量办大事。

  于是,他们开始实行“一库两清单”项目谋划。何为“一库两清单”?“一库”指的是涵盖各行业的《龙泉市五年基本建设项目库》,“两清单”指的是在“一库”基础上的《龙泉市三年行动计划项目清单》和《龙泉市本年度重点项目清单》。

  不同于发改系统一年一度制订的重点项目库,“一库两清单”所涵盖的范围更广,“大到上亿元的重点项目,小到100万元的项目,都必须悉数列入项目库。”龙泉市发改局项目建设服务中心副主任叶晓玲告诉记者,这样做的好处是将其作为市域发展纲领性文件,即今后要实施的项目、列入政府投资计划的项目,以及各类资金争取项目,都须从“一库两清单”中选取。

  作为今后项目选取、实施以及各类资金争取的重要依据,“一库两清单”体现另一重要作用在于“联合评审制度”的深度植入——根据具体情况从“一库两清单”里预选出项目后,发改局需牵头召集资规局、财政局、征储中心及行业主管部门,对预选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和落地性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论证筛选。

  不久前,在竹垟畲族乡金田村,一个依托八村联建厂房、乡贤回归企业等资源,谋划成的“企业+低收入农户”食用菌共富基地,被评为浙江省民族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示范点。而这个项目之所以成功列入试点,正是倚赖“竞争性评审”的层层筛选。

  去年9月,浙江省财政厅下发关于深化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支持打造共富乡村试点工作通知。接到通知后,龙泉的11个乡镇(街道)纷纷申报项目。为了提升上报项目获得试点的成功率,一个由发改局、财政局、资规局及行业主管部门等组成的联合评审小组应运而生。通过评审小组实地考察以及根据现场路演打分,金田村的食用菌共富项目最终以高分胜出。

  “竞争性评审机制,不仅公正公平,而且通过各个部门的‘头脑风暴’,对于今后谋划项目提供了更开阔的思路。”龙泉市财政局总会计师徐丽说,“在评审会现场,尽管各个部门根据自身职能角度所选择的对象有些分歧,但是在集体讨论中,我们结合市委、市政府‘扶大扶强、做优做特’决策方向,最终选定出了这个有亮点、有前景、能出成效的项目。”

  类似例子不胜枚举。去年,经过动态更新,新增162个项目列入“一库两清单”后,就为各级重点项目申报、各类资金争取提供了依据。一个项目,往往意味着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批项目,往往意味着产业布局及发展方向,龙泉未来可期。

  

特色产业发展路径,如何变革——

“双招双引”,实现弯道超车的制胜秘诀

  

  “有汽车的地方,就有龙泉制造。”

  作为全国汽车空调领域最大的块状产业集群,龙泉的汽车空调零部件企业超过200家,行业总产值逾100亿元。如今,站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风口,龙泉加速驶入新能源汽车热管理赛道。

  吉利新能源汽车汽车管理系统总成项目的落地,无疑是汽车零部件(热管理)产业布局的关键一笔。

  眼下,在龙泉市经开区炉田区块的118亩土地上,吉利智能热管理系统研发中心及产业化项目正在如火如荼施工建设,预计今年下半年就能投产。

  同样是在这片热土上,去年,20多个从外地引进的产业链项目纷纷落地:

  与行业“隐形冠军”安徽天诺制动系统有限公司签订2个10亿元以上优质制造业项目;

  浙江金宏威电缆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新能源充电桩电线、电缆制造与经营的公司,于去年10月落户龙泉,总投资达10亿元;

  华晓精密工业(浙江)有限公司投资10亿元致力于生产工业机器人,服务新能源汽车领域……

  成绩的取得,离不开龙泉多管齐下的招商引资策略。一方面,通过7个驻外招引分局,深耕长三角、粤港澳、京津冀、中西部、景金义、杭州、温台等重点区域抓招商。另一方面,积极探索中介招商、基金招商、以商招商等招引方式,拓展招大引强渠道。

  此外,从这些项目里,可以窥见龙泉变革特色产业发展路径的壮志雄心。“汽车空调零部件一直是我市的传统支柱产业,但多年来以制造零部件、服务‘售后市场’为主,缺乏‘整车配套、总成生产’类企业。近年来,新能源汽车迅速发展,市里通过抢抓传统燃油汽车向新能源汽车变革契机,精准编制产业链图谱和重点招引清单,奋力招引行业龙头,大力推动产业转型发展。”龙泉市投促中心主任包炳炎说,为此,龙泉在做大做强新能源汽车热管理产业的同时,也在变革产业发展理念,不断延链、补链、强链,希冀产业走向更广阔的蓝海。

  当然,布局新赛道,必然需要招才引智。近年来,龙泉还依托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教授熊树生对热管理系统领域的研究成果,与浙江大学进一步合作成立了产业创新研究院,主要聚焦热管理系统产业科研,重点围绕科技创新、产业孵化、合作交流、人才集聚开展建设工作。

  目前,产业创新研究院正紧锣密鼓地开展多项科研活动,牵头制定《道路车辆汽车空调系统(MAC)用制冷系统安全要求》等国家标准。其中,研究院正联合研发目前行业最前沿的第三代基于环保冷媒的模块化、间接式整车热管理系统,研发进度比行业主流车企早半年到一年时间。

  

变“项目洼地”为“发展高地”,怎么干——

“1+3”特色产业链培育工程,让空间重塑、要素集聚

  

  龙泉变快了。

  熟悉这里的人无不惊讶——以往不紧不慢的企业,一个个奔跑起来,新产品接连面世;曾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加速变为高端制造;项目落地、企业入驻速度,不断打破固有印象……

  坚持向高攀登,塑造产业集群新格局。近年来,龙泉对产业的空间重组、产业重构、主体重塑提出了更高要求,提出了汽车零部件(热管理)、健康医药、精深竹木加工、剑瓷经典“1+3”特色产业链培育工程。

  “在这过程中,土地、资金作为工业发展的支撑,我们谋划在前、准备在先。”龙泉市经济商务局产业投资科科长柳明玉说,去年,龙泉加强工业平台规划,针对工业用地布局分散、难以支撑连片产业发展现状,调查摸清全市“家底”,开启新一轮“开山造地”革命,大力推进“东拓西进”,重点开发兰巨生态产业平台、石达石岭后、安仁昌文二期等六大区块,涉及规划总用地面积6249亩,总投资26.67亿元,完成后能满足当前和未来5年龙泉生态工业发展需要。

  与此同时,一场“腾笼换鸟”攻坚行动打响。聚焦亩均效益3万元以下企业,通过“关停淘汰一批、整体腾退一批、改造提升一批、整合入园一批”,退低进高、退散进集、拆违治乱。柳明玉说,去年,500亩存量用地盘活,为生态工业高质量发展腾出了新空间、注入了新活力。

  除了拓空间,龙泉深知要实现工业振兴,还面临着缺“领头雁”、缺人才、缺科技创新等重重困难,其中最关键的是缺乏龙头企业带动。

  于是,一年来,龙泉系统实施“外引内培”,系统实施“规上企业倍增”和“专精特新培育”优强工程,全面梳理形成小升规、骨干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库,实现靶向管理,培育形成“头雁领航、强雁高飞、雏鹰成长”的企业梯队。去年,龙泉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省级“隐形冠军”企业2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2家,规上企业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占比位列丽水第一。

  同时,龙泉也积极探索数字赋能路径,推广“产业大脑+未来工厂”发展模式,不仅分级推进企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规上工业企业智能化、数字化改造覆盖率达到77%。还创成了丽水地区首批国家级智能制造优秀场景、丽水地区首个省未来工厂、省级数字化车间4家……

  从“后发”疾步至“先行”,在“奋力打造山区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推动共同富裕县域样板”的道路上,龙泉正用“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竞胜未来。

  来源:《丽水日报》 记者 刘淑芳 通讯员 叶晓龙 蒋加丽 王玥